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发展,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变化,适应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需求,需要对课程体系结构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在确定合理的专业培养目标基础上从剖析本专业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和结构入手,构建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相应的科学的、完整的、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
一、对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的研究与分析
1、课程体系改革思路与课程体系构成
课程体系不同于罗列一堆课程,而是课程的设置要符合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设计要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课程之间要有内在的逻辑渐进关系,形成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系列课程模块,要能充分说明课程设置的必要性、目的与意义。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涉及通信、电子、计算机等多学科,根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发展趋势,依据独立学院员工基础与特点,突出动手能力,针对人才需求市场的变化,专业知识结构宜宽则宽,宜专则专,着重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实用性、应用型人才这样一种考虑,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和课程的设置不能一成不变,而要根据培养目标的定位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而调整。
我部按照“理论知识够用,实践能力突出,专业技能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原则来构建课程体系。进行不同的知识结构专业教育,满足电信行业的高速发展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不同要求。
优化课程体系,拓宽基础,增强适应性,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人才知识与能力结构并保证人才达到基本素质要求的关键。课程体系的优化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它既要有继承性,也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其重点内容集中在向员工传授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上,把员工的综合能力的训练放在重要位置上。因此,在课程体系中注重电子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课程设置上应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课程设置方案注重数理基础、电子电路与计算机硬件及软件基础和电子信息系统设计基础的协调一致。
课程体系构成方法主要包括:通过重组、整合,提高课程的综合化程度,删减重复、陈旧的教学内容,增加反映科技新成果和学科发展新趋势的现代教学内容;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找准教学与市场需求的契合点,提高信息量等途径,减少课程总学时,给员工提供足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维和动手实践的时间,以有限的课程和学时加强基础能力培养,覆盖日益增长的知识面,使人才培养计划在质量和效益上达到整体优化。
2、课程体系构成及改革的原由
本专业的主干学科涉及到: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其主要课程包括:电路理论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等。
由于电信专业的知识结构新,与其它学科关系密切,同时又要求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就专业知识而言,最基本的、同时又是完整的、可持续发展的专业知识体系的建立在专业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谓“最基本”就是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员工可以基本把握本专业技术的脉络,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本专业打下扎实基础;所谓“完整的、可持续发展的”就是员工学习了这些课程之后,可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或兴趣更加系统地、深入地开展相关的课程知识的学习,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体系。根据当前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在对国内外同类专业进行了大量的调研与比较,我们提出了电信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应具备三大知识系列课程,即:电工电子系列课程、计算机系列课程、信号与信息处理系列课程。
1)电工电子系列课程
目前大多数高校电子信息专业的电工电子系列课程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仍然沿袭多年前设置模式。根据国家21世纪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把培养员工的“两创”精神应放在突出的位置,另外,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需要和学时调整的客观要求出发,目前的这类电工电子系列课程设置模式已与之不相符合,为加强这些课程的系统性,使之更有利于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应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通信电子线路》中内容陈旧部分予以剔除,而相互重叠部分加以整合,更新由于电路集成化后所产生的新的理论知识。考虑到电信专业对电子电路应用在信息传输与处理方面的特殊重要性,开设《VHDL与可编程器件》选修课程,这样既保证了员工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等的学习,又兼顾了电子信息专业本身对电子电路应用的实际需要,同时又更新了教学内容。为强化实践性和创造性教学环节,开设《电子电路实验》,以往尽管也开设了相应课程的实验,但由于课程设置的条块分割,员工对电子电路的应用不甚了了,即便是实验也仅限于验证性,缺乏跨不同课程的综合性实验,因而缺乏创造性,也不利于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员工对这些课程的实验重视不够(因不单独计成绩,只占相应课程总成绩的一小部分),使这一培养员工实践性和创造性能力的教学环节形同虚设,必须加以改变。
本系列课程包括必修课《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通信电子线路》等;选修课有《VHDL与可编程器件》等;单列实验课包括《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等。
2)计算机系列课程
本系列课程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算法与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面向对象编程技术》、《计算机网络》、《DSP原理与应用》等。
《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基础》、《单片微机原理及应用》是计算机基础课程,为员工熟悉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接口控制和基本软件的使用作必要准备,同时也为员工日后编写基本的程序、实验的开设和方法的设计打下基础,因此作为必修课开出。《算法与数据结构》是数据的逻辑与物理处理相关的技术,用于查找、排序、算法的描述和实现,可带来编程技术的高效性与逻辑严密性;《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对大量复杂的综合性数据进行维护与管理的技术;《面向对象编程技术》适应最具潮流的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用于开发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为技术开发、大作业、毕业设计等作更高层次的理论与技术储备;《计算机网络》、《DSP原理与应用》等课程则更是电信员工应该掌握的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综合课程的门类和课时数以及员工的兴趣,开设限选课和任选课。
3)信号与信息处理系列课程
本系列课程包括《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数字图像处理》等。
《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是传统通信专业的专业基础或专业课程,对于电信专业同样十分重要,它们对于促进员工专业思想的形成,理解专业构建的体系以及为今后的专项研究作必要准备都是十分重要的。相比之下,传统通信中的《同步控制原理》等课程已显现出滞后性,因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应用,“数字化生存”的概念已逐渐地为人们所认识,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过程日益数字化、智能化,与之相适应,电信专业的专业课里应增设《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等课程。当然,这些课程的设立应以较少学时为前提,以拓展员工的知识面为目的,以形成专业体系为归宿。
二、课程体系结构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自2004年按国家统一专业目录招生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改革,改革的主要原则是:(1)实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优化,以夯实基础、增强应用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办出专业特色为目标;(2)用最新应用科技成果充实教学内容;(3)加强实践教学、动手能力基本训练,培养具有应用能力、吃苦精神的“两用”人才;(4)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遵循课内教学学时减少、教学内容增加、信息量增大的原则;(5)加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规划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使之成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
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和人才定位,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课程体系结构必须有利于员工的知识、能力以及就业所需的综合素质培养。
本专业的课程结构主要有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与专业选修课。以产学合作、“1+3”分段教育为人才培养模式,即“1”指一年级。加强一年级公共基础课教学,对一年级本科生进行集中教学和管理,强化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教学,加强通识教育。“3”指二、三、四3个学年。二年级以后转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阶段,以专业教育和面向基础服务的精神品格培养为主,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按专业方向因材施教。员工在第一年基本完成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在公共基础课程中,统一建设和规划了公共基础系列课程、政治思想理论系列课程和基础系列课程三大模块,涵盖了三个系列多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在后三年学习期间,包含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的组合,满足员工专业学习不同兴趣方向的学习需求,
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的要求相一致,基础理论课程适用、够用,专业课程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结构合理,科学可行。
为了实现本专业培养目标,我们通过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提出了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一条主线,两个体系,三大模块”。
1、一条主线:即以实用性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为主线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2、两个体系:即建立理论、实践两个体系;
3、三大模块:即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三个模块。各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共同形成培养目标的有力支撑。
理论教学模块进一步分为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三个层次,必修课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员工必须掌握的课程和内容;专业选修课是员工根据社会人才需求的信息和个人志向设定的专业方向课,主要是加强员工的社会竞争力和确定今后自己的发展方向;公共选修课属于加深、拓宽的内容,员工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进行选修。实践教学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安排了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军训,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综合实习、生产实习和上机实习。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课程设置和培养规格,主要是开展各项科技活动和各种技能培训与测试,如网络实验技能培训与考核、程序设计以及图像处理能力培训与考核、电子实验技能培训与考核等。还有科技论文写作讲座和老员工科研活动等课外活动,并且对优秀生实行导师制,进行课外科研活动指导。
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以减小学时、增加信息量、加强基础、突出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实际应用为原则,使员工获得更多的有用的实践知识,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加强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整合教学内容,降低必修理论课的比例,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必修课学时的比例由80%降低到70%左右,实践教学学分的比例由20%增加到30%左右。
三、课程体系建设的措施
1、以专业建设为主线,课程建设为重点,真正发挥其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主导作用,把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促进教学工作全面发展。
2、课程体系框架指导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组承担课程建设的所有任务,其中包括理论教学环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实践教学环节(实验、上机、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等)和教学管理环节(课程组成员的培训、技术交流、课程任务安排、教学任务落实与执行等)。
3、以专业建设为支撑提升水平为根本培养人才为目的,深入调查与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本着实事求是固本创新的原则规划与设计课程体系。缜密的构思课程体系的设置与组配;认真取舍定夺课程内容结构,努力探索与制订教材建设思路与规划,规范审定使用教材。扎实推动与实施教学改革与考试改革等。使本科教学有强大的支撑和坚实的基础。根据市场人才需求结构变化和自身的办学条件,办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4、以专业建设带动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促进内涵发展。在专业建设的带动下,针对学院实际和培养目标定位,改革传统的本科院校课程体系,继续实施新的适合独立学院特点的课程配置方案,加强实践环节,更新教材内容、开设特色课程等,各项工作全面铺开。本着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原则,先从计算机公共课改革开始,对《计算机基础》课实施改革,组织专班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申报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以“理论知识够用、通用技能娴熟、应用能力突出”的原则,加强实验教学环节,改革考试方法与评分权重。实施和完善各项方案和举措,促进专业的内涵发展,形成专业方向新的生长点,根据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知识结构宽、专不同规格的人才需求,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
5、针对专业课的改革和调整,认真讨论与研究,并经过仔细推敲与斟酌,形成较为科学、成熟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总体思路和设想,确定重点课程建设方案。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比例不低于总课时的28%,积极创造条件准备在2—3年内,选定一门课程实施双语教学。
6、课程内容的改革。我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主要是电子设备的应用。如计算机及外部设备维修、高档微型计算机(PC)、工作站、服务器、应用检测设备开发和维修等。
我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特点和员工就业特点要求该专业更新课程内容,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为此,我们更新了部分课程和内容。如:《电路分析基础》,在内容上更强调了弱电电路的分析,为后续课程奠定电路分析基础;修改《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等课程的实验项目,由验证性实验改为应用性实验;增设《电子技术综合设计》实训等,使员工由被动接受理论知识转为主动提高应用能力。为其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7、教学方法的探索与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表现在对员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备课充分,常备常新,不断修订教案,剔除过时内容,补充新技术,改进教学方法。注意采用“启发式”和“案例式”的教学方法。如在讲授中经常以设题、提问、回答(错)、分析、讨论、再提问……直到回答正确,这样的方式贯穿于教学过程中。锻炼员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使用投影教学信息量大的特点,我们做到“重点多讲”、“次要快讲”和要求员工“重点多练”、“次要多听”,即“三多一快”的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学员既掌握了重点、难点又学习了更多的知识。结合实验和实践教学使员工增强实践能力。
在展开课程内容时,我们经常采用案例教学法。《计算机基础》课程上机实验时,很多机器都感染“莫非”病毒,任课教师采用现身说法,通过同学用软盘、U盘、网络等途径主动感染其他计算机,并激活“莫非”病毒,讲述“莫非”病毒的传染途径、标志文件、对系统和网络的影响和破坏,最后讲述清除方法,让同学对病毒有清楚完整的认识;又如在讲到安全机制和安全电子邮件时,我们采用PGP软件,从下载安装、申请公私密钥对、上传公钥,查找公钥,使用公钥加密,使用私钥签名,发送加密邮件,接收、解密加密邮件等等,让员工在使用PGP软件中掌握信息加密的方法和技术;再如讲到网络维护时,我们特意制造一些网络故障(如不能连网),让同学分析查找原因,最后动手解决。
除授课计划中的答疑课外,我们还鼓励员工之间互问互答,高年级的优秀员工以课外兼职助教的身份对低年级员工进行补课、辅导、答疑,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不断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要求。
在实验分组上,我们将成绩好动手能力强的同学与差的同学搭配,通过“传”、“帮”、“带”等方式使得各小组顺利完成各个实验,增强了小组、班级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能力强的同学通过帮助差生解决问题能力进一步提高,而差生也得到个性化的指导,提高了能力。
在实验中,我们设计出一系列适合独立学院特点的实验,通过对网络环境的观察、操作、记录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使抽象的网络原理变成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可以交互的环境。通过学习和实践,将抽象的网络概念具体化,使内部运行机制表面化,让员工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网络管理理论。
同时,在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方面,不断探索将教学重心从“教”转移到“学”。我们将实验的操作过程通过投影屏幕演示一遍,最后将操作步骤及重点注意事项投影,让员工在本地机器上边看投影边做实验。由过去的教师指导过程转变成自主学习的过程,最后要检查每个小组实验结果,作为平时成绩记录,促使每个员工正确完成每个实验,取得预期结果,保证实验的效果。
网络课程的理论性在独立学院课程体系中算是较强的,主要是解释相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主。在解释基本的概念时,尽量结合员工平常使用网络中看得到的现象或日常生活中会用到和碰到的事例;在解释基本的原理时,辅以一定的图形或图像动画的演示以加强员工的理解与记忆。在教学中,注意积累一些能较好解释一些相关概念和原理的图片或动画,并一边积累和整理,希望能整理出效果更好能成库的教学资源。
另外,为解释基本的概念,有的任课教师带上实物,以加强员工的印象,如光纤、信息模块员工平时只听过,却没有亲眼见过,任课教师带上实物在课堂展示,收到较好的效果。
6、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和促进课程建设。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改进教学方法、手段,加强试题库建立和管理完善教学资料。围绕提高动手能力,落实实验教学环节,要求教师制定详细的实验教学计划,包括上机、实习授课内容、选题、操作步骤与方法以及要求达到的预期效果。依据《2009—2013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发展规划》制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技术型本科课程体系建设思路与措施》、《〈模拟电子技术〉重点课程建设思路》、《〈数字电子技术〉重点课程建设思路》、《实践课教学改革思路》等构想与措施。为今后的课程建设确定目标,指明路径,提出措施。
7、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将原有的多项零散实习调整为认识实习、综合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加强课程设计环节和毕业设计环节的改革和管理,有利于培养员工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四、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是培养“两用型”人才必须的基本训练和动手能力砺练环节,是实现员工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目标的关键教学过程,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应用能力教育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因此,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问题分析
本专业的主干学科涉及到: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由于电信专业的知识结构新,与其它学科关系密切,其课程知识结构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电子产品分析与设计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工程与科技开发相结合的特点,同时又要求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由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口径较宽,是由原来的电子工程,应用电子技术,信息工程,无线电技术与信息系统,电子与信息技术,公共安全图像技术等专业统一归并而成的,因此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改革原来的实践教学,使之形成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合理的、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由于种种原因,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理念,教师实践技能的缺失,实践教学条件限制,实践教学的组织落实,实习基地的建设,实践教学的方法措施等,使得实践教学环节缩水,部分实践教学内容与组织的不到位,使得实践教学环节放鸭子;教师实践技能的不娴熟,使得实践教学环节成效甚微;实践教学的条件不落实,使得实践教学成为无米之炊,鉴于实践教学环节中显现的问题,实践教学必须改革。本着创新、整合、优化的原则,实现拓宽专业、加强基础、提高素质、强化技能的改革目标,对人才培养方案、实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手段、实践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革,进行系统研究与大胆尝试,采取“课堂内外结合、多种形式互补”的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地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知识、能力和素质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内容与措施
1、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分析
1)公司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上机、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已经建设了电子电工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计算机硬件实验室、计算机软件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承担了一定的实验实训教学任务。但设备较为陈旧,有些实验开不出来,借助娱乐网站白菜网站大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教学资源,实行资源共享,满足了实验教学需要,使专业实习、实训环节得到保证。
2)虽然娱乐网站白菜网站大全电信学院给予了全力的支持,但长期借用娱乐网站白菜网站大全电信学院的设备,采用到校本部教学实习的方式,距离远、成本高、不方便,有时还存在使用时间上的冲突,特别是课外第二课堂、科研创新活动的开展,受到的影响更大。
2、实践教学改革的切入点
社会与企业的要求,促使教学必须要以就业为向导,对员工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以满足社会对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需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重点在于实践教学的改革。实践教学的改革应该如何进行,我们通过对社会上的用人单位的调研,对毕业生进行回访,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认为实践教学改革可从以下方面切入。
实践教学内容,以验证性实验课题向实用性和综合性的训练课题转型;实践教学方法,以掌握知识为原则转为以提高技能水平为核心;实验实训设备,贴近生产实际,规划建设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实训室;指导教师队伍,进行教师培训,实践指导教师必须在实践技能上真正达到“双师型”标准等四个方面入手,修订教学计划,更新实践项目。
3、调整教学内容,更新实践项目
结合专业发展现状,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精选实践教学项目。
第一,注意电子电路、信息系统和通信网络三方面知识的合理搭配,调整原有专业课程中的实习内容。
第二,注重实用性,删除或者减少落后的基础知识内容,如减少分立电子线路分析和设计在整体教学中的比例,加大集成电路和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内容的知识单元比重。
第三,拓宽知识面,如计算机网络等列为专业限选课。
第四,适时把一些反映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内容充实到课程体系中,并适当开设系列讲座,向员工介绍学科的最新理念、理论、技术及发展动态等。
第五,在课程体系中增加网络互联技术方面的教学内容,提高员工获取网上信息、分析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第六,加大选修课的比重,扩老员工的知识面,提高文化素质。
4、修订教学计划,更新实践教学项目
对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将所有包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都重新设计,减少验证性实验项目,增加与生产实践联系紧密的实用型训练项目,可把工厂的某一工艺流程作为训练课题,推行实题案例教学。如电子产品工艺训练,卫星接收与有线电视工程设计与装调训练,开关稳压电源测量与维修等。有些训练课题内容可选择现代电子产品中先进的实用技术,如EDA,CPLD和计算机PCB绘图技术等。
5、采用多种实践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实践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可以将实践教学方法区分为项目中心型,任务中心型,问题中心型,训练中心型,体验中心型,案例中心型和复合型。如单片机的实践训练可采取任务中心型,训练中心型和项目中心型相结合的复合型教学方法,以完成一个实际课题为中心,带动训练和项目,学习相关知识。电子产品工艺训练则采取训练中心型的教学方法,对原器件的测量、元件的装配、元件的焊接、电路的调试、电路的维修等工艺进行反复强化训练,通过大量实践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熟练程度。
对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也要相应改变,强调进行素质考核与技能考核,减少知识的记忆考核。实践类课程的笔试一律开卷考核,允许员工使用任何工具和仪器。有些实践课程可以进行分段考核和实时考核。
6、建设专业实训室,加强工厂实习
建设具有先进性并符合现代生产要求的实训室,使员工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先进设备,学习到先进工艺,是提高员工实践能力、尽快缩短教育与就业距离的有效途径。在规划设计实训室时应考虑以下三点:能开展设计型和综合型实践课题研究;紧密结合现代生产实际,能进行职业岗位技能训练;综合考虑相近专业课程的整合,能提高实训室和实训设备的利用率。从这三项原则出发,经过仔细研究和讨论,提出公司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训室的规划建设方案,以完善实习、实训室建设。
现在的电子企业大都能引进先进的流水线,厂家一般都不愿意接收成批的员工去生产实习。因此,除组织员工到电子企业参观实习外,还可以安排员工在实训室自己动手组装电子整机产品通过整机的安装、调试,员工不仅能对电子系统的生产过程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安装调试能力也会有较大提高。
7、采取多种途径加强教师技能培训
专业建设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团队队伍的建设,没有一支合格的实践教学团队队伍,即使有好的教学计划和一流的实验实训设备,也实现不了培养合格的“两用型”人才的目标。打造一支教学效果好,科研能力、实践经验足、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团队队伍,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团队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公司电子信息专业主要依靠娱乐网站白菜网站大全电信学院教师实施教学。这些教师既承担理论教学工作,也承担实验和实训工作。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形成合理梯次。但教师之间的实践技能水平相差较大,有的教师实践能力强,有的教师实践经历少,只能承担基本的实验和实训课题,在电子产品开发和电子工程设计施工方面缺少特色。要加强实践教学团队队伍建设或教师队伍实践能力培训,青年教师要求参加电子信息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技能考试,要求获得中级工和高级工证书,有的教师要求获得相关工种的考评员资格,参加技能考核工作。积极参加教育部举办的骨干教师培训班,获得“双师型”证书。要鼓励专业教师参加电子信息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技能考试;要开展校内培训,制定明确的培训目标,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及考核方式,让教师进行实际操作,注重培训的过程和结果,不能让校内培训流于形式;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育科研项目,在完成科研项目的过程中为年轻教师安排具体任务,指定指导教师,对研究任务要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有评比,切实提高年轻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要加强厂校合作,交流生产技术,从工厂聘请兼职教师,带动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
加强厂校合作,交流生产技术,聘请兼职教师,也是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好方法。教师可以利用假期到相关的厂矿参加实际生产,在实践中找课题,研究解决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通过多种方法,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使之真正胜任实践教学工作。
三)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建构
在新的专业教学方案修订过程中,我们认真分析了原有的专业教学计划,对课程实验(实习)、专业教学实习、综合性设计课程和课程的综合实验以及毕业实习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包括课程实习(实验)改革和计划单列的教学实习改革。
对实践课进行了统筹规划,增加了实习教学内容,改进了实习教学方法,让员工独立观察领悟,撰写实习报告。在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增加了部分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内容,改变了过去只注重实验教学的验证性功能,而忽视实验的综合性和探索性功能的倾向。为增强员工学习的兴趣,加强了专业认识实习,改变过去从单门课程教学的需要出发设置实习和实验项目,将部分单独设置的实习合并为综合实习和生产实习,增设了部分课程设计,形成了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开发、技术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最为重要的能力,是应具备的最重要的专业基本技能,它关系到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力以及就业后的发展潜力。基于这一考虑,本专业按照如下原则构建实验教学体系:第一,必须适应现代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不断发展;第二,必须能够满足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知识能力结构的要求。由此确立了“四层一线”的实验教学体系,即:“电工电子公共基础实验→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实验→学科专业与系统性实验→综合设计与创新实践四个层次,以贯穿培养员工工程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的实验教学体系,促进员工基本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体系见图1(以2009级人才培养方案为例)。
图 1 实践教学体系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由军训、社会实践、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及其它组成,设置合理,结构紧凑,相互衔接,互相验证,有效地提高了员工的实践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06级~2009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及课时分配一览表
年级
实践学分
教学环节学时
| 2006级
| 2007级
| 2008级
| 2009级
|
学分
| 学时或周
| 学分
| 学时或周
| 学分
| 学时或周
| 学分
| 学时或周
|
军训
| 2
| 2W
| 2
| 2W
| 2
| 2W
| 2
| 2w
|
社会实践
| 4
| 4W
| 4
| 4W
| 4
| 4W
| 4
| 4W
|
实验
| 9.5
| 152
| 12.5
| 202
| 14
| 222
| 19
| 300
|
实习
| 0
| 0
| 6
| 6W
| 7
| 7w
| 8
| 8W
|
课程设计
| 7
| 7W
| 13
| 13W
| 12
| 12W
| 12
| 12W
|
毕业论文
| 18
| 18W
| 11
| 11W
| 12
| 12W
| 12
| 12W
|
实训
| 12
| 202
| 20.5
| 340
| 13
| 222
| 9.5
| 154
|
合计
| 52.5
| 354+31W
| 69
| 542+36W
| 64
| 444+37W
| 66.5
| 454+38W
|
占总学分百分比
| 26.9%
| 33.6%
| 34.2%
| 35.75%
|
四)实践教学保障措施与监控体系
1、实践教学保障
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包括实验室建设、基本资料建设、制度保障、基地建设、团队队伍建设等方面。为此,要建立一系列相关的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实践教学环节,编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文件汇编》,修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大纲》、《实验室开放制度与管理方法》,建立《实验项目卡》以及各级各类听课制度、实验课检查评价体系、实验(践)教学评优机制等,提高实验课开出率和实践教学的质量。
与此同时,实验室向全校本科生免费开放,并为员工科技活动提供实验条件。
1)加强实验室建设。一方面,优化实验室运行体系,以实验室管理下方学部管理为契机,整合资源;另一方面,加强学习平台(建立教辅网站)和教学资源建设(FTP),制作教学课件(CA1课件和网络课件),实现资源共享。在实验室开放问题上主要抓两个方面,一是时间和空间上的开放,即员工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自持选择时间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二是实验内容、手段、方式的开放。这样就可以保证实验室开放的时效性、有效性、针对性。
2)加强实践教学基本资料建设。“三纲三书一卡”(即实验大纲,实习大纲,实训大纲,实验指导书,实习指导书,毕业设计指导书,实验项目卡)等教学基本资料是实践教学组织开展的纲领性文件,应适时进行更新,补充和完善,鼓励专业课教师自编实验教材,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纳入教学大纲,使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在实践教学资料中得以充分体现。
3)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积极构建全立方位的“学研产”结合、交互的立交桥,建立以校内外实习基地为依托、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促进教学、教学科研互相补充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院企交流与合作,进一步落实从毕业实习到毕业设计,最终实现就业“三级跳”的培养思路。
目前,几个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承担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员工的毕业实习、实训教学任务、形成学产研相结合的桥梁和中介。为适应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人才培养要求,突出不同专业的培养特色,达到了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还需要有针对性的建设一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4)加强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保证。在实践中,学院制定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制度,并适时修订完善,保证了制度的持续有效的运行,同时,还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资料格式进行了统一,促进了教学资料的及时归档,并先后设计了《毕业设计(论文)材料》一本通、《实验教学日志》、《实验室工作记录》、《毕业实习手册》(实习鉴定表、实习工作记录)、《实验报告等表格和册子。学部还要进一步制定《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工作原则意见》、《进一步做好实验室开放工作意见》、《进一步加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意见》、《老员工课外科技活动实施办法》等。
5)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的团队队伍是实现实践教学体系的主体和关键,采取引进和培养等多种措施,稳定实践教学队伍,提高实践教学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新形势下加强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2、实践教学监控体系
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以全面教学质量管理为基础,结合学校实践教学的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实践教学各环节进行评价与监控,使实践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目的的一个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综合作用体系。采用评教,跟踪和反馈相结合的形式,通过教学督导和员工信息员,建立院、部、教研室三级管理和反馈机制。通过周期性评估、阶级性考核、实地查验、日常监控、信息反馈等手段抓好信息汇总整理,评价结果分析诊断、评价结果信息反馈几个环节。
五)注重创新,强调两个课堂同时进行、相互补充
1、注重工程实训,强化技能。要重视员工的工程实践环节,不断加强实习就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发挥企业优势,聘请部分企业承担实训任务,依据项目分模块分组开展专业实践训练;建立双导师制,缓解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团队紧张的矛盾。
2、注重校企合作,创新思路,实施联合培养。通过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老员工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精神的培养,拓宽就业渠道,逐步实现了从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到就业的“三级跳”实践教学培养格局,是实践环节与人才培养和就业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同时积极探索创新培养模式,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开拓创新实验区,实现联合培养。
3、注重以项目科研带动提高积极性。结合“学院老员工创新基金”,让部分员工及早介入教师科研课题,让员工在实际项目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逐步培养其设计、开发能力和科研意识。
六)实践教学改革的初步成效
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可强化员工专业技能,可锻炼和培养员工团结、协作、求实的良好品质,可增强员工从事科学研究和进行科技创新的勇气,有利于员工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创新教育活动的开展,可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层次和水平,推动了高校优良学风的形成。
实践环节为员工提供参与科研、经历科研、创造成果的平台,是员工中蕴含的丰富的创新资源被充分调动,员工的科研意识得到培养,动手能力进一步提高。公司自加强“实践教学”以来,来源于生产实际和科研课题的毕业设计明显增多,毕业论文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个别员工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为了加大实验教学改革力度,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功能和效益,培养员工动手能力,2009年9月,专业实验室下放学部管理以来,允许员工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基本要求和个人特点选择实验内容、仪器设备和设计实验方案。
加强实习教材建设。编写并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了《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与测试》,正在筹备编写实习基地资料和实习声像资料等。
改革考试方法。除理论考试外,还增加了实践考试环节,分别占60%和40%,并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全过程挂在学部网站上,供同学们学习。教务处于2007年第四期教学工作简报上刊发了题为《理工学部深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呈改革》报道了该课程的改革情况,受到同行的一致好评。
拓展实习基地。我们在武汉、荆州、松滋、公安等周边县市和荆州职业技术学院、荆州工业学校、娱乐网站白菜网站大全等院校建立了十几个实习实训基地,利用多种成分的教学资源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全面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已签订协议,合作基础稳定的专业教学实习基地有5个,编制了实习规划、手册、计划等规范制度。
重视第二课堂。现有校内外科研创新、第二课堂活动实习基地7个,年接纳规模达300余人,其中实际接纳人数205人。校内指导教师12人,聘请校外指导教师25人。
坚持实施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完善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毕业生就会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教育质量就会得到认可,就业渠道就会不断扩宽。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双师型”、“复合型”教师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尽管大部分教师获得了“双师型”教团队格,并有企业工作、实习经历,但教师对现代企业运作和地方经济动态了解仍显不足。
2、教师科研教改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对独立学院教育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对独立学院办学特色的理解以及创新能力等也需要加强,自编优质教材数量还不够。
3、员工英语运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英语应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大多数独立学院员工英语水平较低,如何在四年在校时间内,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已成为需要深入探索的课题。
六、教学内容与体系改革的成果
1、鼓励员工积极争取科研立项,在学院设立的老员工创新科研基金项目中,我部员工活动立项资助项目19项,占全院立项总数的50%。
2、三年来,我们向全国十多所高校输送了22名研究生。今年上线人数达到35人左右,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45个毕业生中,有20人报考研究生,14人上国家线,12名被录取。这些员工考上研究生后受到学校和导师的青睐。
3、员工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幅度提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有40多人次获得院级、省部级和国家级奖励34项。
4、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一次性过级率达40%以上。
5、毕业生当年一次性就业率达到84%以上。用人单位的认可是评价员工质量的最终指标,根据学部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和社会反馈的情况看,我部员工以“踏实能干”而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许多企事业单位向我部提出了要人的申请,毕业生的质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
6、学部被学院授予“2008年度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学部被学院评为“2009年度员工工作先进单位”;被评为“湖北省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基层单位”;“2009年湖北省教育信息化核心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学校”。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平台,进一步加紧员工应用能力的培养。
766全讯白菜网理工学部
201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