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国复兴,当有利器。科技是当今世界发展之利器、强国之利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设科技强国。5月30日,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我们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党委和政府的作用非常重要,各级党委和政府能否发挥好领导、组织、协调和调动等职责,关系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事业的成败。习近平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肩负起领导和组织创新发展的责任,善于调动各方面创新要素,善于发挥各类人才积极性,共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凝心聚力。” 请随“学习中国”小编一起学习。
一、适应新变化贯彻新理念
“识时务者为俊杰,昧先几者非明哲。”大国复兴,当赶时机。与时俱进既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当今世界是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识变应变求变是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指出:“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当今世界又是一个惟科技马首是瞻的世界,创新引领发展,科技决定国力,科技改变国运,科技确定格局。2013年7月17日,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指出:“现代以来,西方国家之所以能称雄世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掌握了高端科技。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正所谓‘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习近平强调:“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党委和政府首先必须深入了解国内国外两个大局的新变化,坚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建设科技强国,必须树立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理念,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大力弘扬创新精神,营造热爱科学、鼓励创新、支持创新、尊崇创新、竞相创新的良好氛围。我们要发扬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进取创新的优良传统,发扬中国共产党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品格,在新一轮世界科技创新中迎头赶上发达国家。建设科技强国,必须营造爱知识、爱科学的良好氛围。但是,当前社会上崇尚金钱、崇尚娱乐之风还比较严重,一些人不爱知识爱金钱、不爱科学爱“大师”。一些人有奶便是娘、笑贫不笑娼、有钱遮百丑,以钱的多少作为成功或偶像的唯一标准。部分经商者,不惜以破坏环境、危害人民健康、损害国家利益来赚钱,少数干部不惜触犯党纪国法捞钱。一些人在金钱面前既没有道德底线,也没有法律底线,他们只讲物质刺激,讲“人性自私论”。一些人已成为只追求自身利益的“逐利人”、“经济人”,价值判断只有一个字——钱,人际关系只剩下两个字——利害。曾有一位女性在校老员工竟然在江苏电视台的《非诚勿扰》节目上,公开对追求者说:“宁在宝马车里哭,不在自行车上笑。”2013年的一份以青少年为对象的网络调查报告显示,我国近70%的少年儿童以文体明星作为偶像,而以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英雄、政治人物、军事人物为偶像的均为3%左右,以科学家为偶像的只有2.3%;以劳动模范为偶像的仅有0.4%。这些起码可以说明,我们离创新发展的社会氛围还有比较远的距离,还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采取综合而系统的措施加以引领和纠正。习近平指出:“我们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二、认清新形势优化总布局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大国复兴,当有谋划。虽然“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但是,“同时我们要牢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我们要在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56个民族、13亿多人口、幅员960万平方公里的东方大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绝非易事。习近平指出:“我多次讲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我国越发展壮大,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从这个经验看,关键是时机和决断。历史的机遇往往稍纵即逝,我们正面对着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历史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必须紧紧抓住。”习近平强调:“历史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能单就经济总量大小而定,一个民族是否强盛也不能单凭人口规模、领土幅员多寡而定。近代史上,我国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
从国内发展形势看,虽然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主要是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企业效益下滑,重大安全事故频发;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收入差距较大,人口老龄化加快,消除贫困任务艰巨。破解这些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坚持创新发展、坚持科技创新。习近平指出:“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 习近平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
从国际发展形势看,虽然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但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变化,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特别是以个别西方发达国家视我国为假想敌,千方百计给我们的和平发展制造难题,在这种背景下实现强国富民,更需要强大的科技支撑。习近平指出:“现在,世界发达水平人口全部加起来是10亿人左右,而我国有13亿多人,全部进入现代化,那就意味着世界发达水平人口要翻一番多。不能想象我们能够以现有发达水平人口消耗资源的方式来生产生活,那全球现有资源都给我们也不够用!老路走不通,新路在哪里?就在科技创新上,就在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上。”习近平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是更好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在充分认识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区、本部门具体情况,不失时机地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完成完善科技创新总体布局。2015年5月25日,习近平在哈尔滨市考察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单位时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习近平强调:“深化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改革只在一个环节或几个环节搞是不够的,必须全面部署,并坚定不移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要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科技体制及其相关体制深刻变革。要加快建立科技咨询支撑行政决策的科技决策机制,加强科技决策咨询系统,建设高水平科技智库。要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决策制度化,解决好实际存在的部门领导拍脑袋、科技专家看眼色行事等问题。要完善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资源配置方式,解决简单套用行政预算和财务管理方法管理科技资源等问题,优化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类研究的支持方式,力求科技创新活动效率最大化。要着力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而不能让人的创造性活动为经费服务。要改革科技评价制度,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正确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
三、明确新任务实施新战略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大国复兴,当有举措。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有明确目标任务和实事求是的战略措施。党中央今年颁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习近平指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这是我们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将创新摆在关系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明确战略,明确措施。习近平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面向未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
创新驱动的本质是指依靠自主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大幅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习近平指出:“实践告诉我们,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在建设科技强国中,各级党委政府还要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的优势和传统。重大科技攻关具有复杂性和高度综合性,仅靠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很难完成任务,需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全国一盘棋、大力协同、集智攻关。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更为复杂,特别是随着我国发展逐步接近世界前沿,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高科技技术一直对我们封锁,一些重大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买不来、求不来,靠市场自发的力量也是很难搞起来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形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采取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集中配置的方式,发挥各方力量,推动核心科技不断迈上新水平。习近平指出:“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过去我们取得重大科技突破依靠这一法宝,今天我们推进科技创新跨越也要依靠这一法宝,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创新引领、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习近平指出:“科学技术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性活动。一切科技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要极大调动和充分尊重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精神,激励他们争当创新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使谋划创新、推动创新、落实创新成为自觉行动。”习近平强调:“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也是一个智力资源大国,我国13亿多人大脑中蕴藏的智慧资源是最可宝贵的。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我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必须大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不是一蹴而就之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发挥引导、领导、组织、规划、布局和调动协调作用,贯彻创新发展理念,优化科技创新布局,厚植科技创新基础,科学制定科技创新政策,营造科技创新氛围,高奏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号角。
(责任编辑 吴秀丽)